就像标题一样,讲述了整容的故事,在韩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。上映第一天就拿下了新电影类的首日票房。
电影改编自同名漫画故事,因为故事够好奇,之前也在微博引起过热议。
然而,电影本身有非常非常大的问题。粗糙僵硬的3D效果让人梦回2003年。很难想象这是一部上映电影的质量。你不说出来,你会觉得是对学生作业的考验。
但是原著漫画的人气这么高(原著漫画的风格不是很好),搬到微博后也在讨论,证明它的故事足够有趣,足够吸引人。
这部电影真的没有拖后腿,85分钟的时长瞬间就结束了。
对于整容故事,要懂得套路,遵循《丑女翻身》的经典套路,从“丑女”变成“美女”。还有像《深红累》这样的魔幻类型。你可以通过涂口红和接吻来改变你的脸。
然而,千变万化的故事往往在最后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精神鸡汤:心灵美更重要,能让你获得更大的快乐。
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这些善良的女孩从丑小鸭变成了天鹅。
但奇怪的是:美容液就不一样了,味道重得多,风格恐怖又邪教,适当的15条禁令。
影片中的女主角不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丑女孩,而是一个悲惨可怜又贪婪到可以达到痴迷的形象。
女名亦志。
她小时候学过芭蕾,很有天赋。她参加了比赛,获得了许多奖项。
但是能力不足以让她拿下第一名,每次都只有一步之遥。
艺术努力工作,但她很快就知道面前有一堵无法逾越的墙。
-因为我不够漂亮。
外表的缺陷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,同时也一点点摧毁了她的自信。
长大后,她放弃了芭蕾舞,开始在一家经纪公司做化妆师。
当然,这个行业也遭受了很多审美欺凌。
比如她身边的艺人会直接对她说:“你怎么不戴口罩?太恶心了。”“肥猪”。
我身边有很多羞耻的人。虽然上面没有张狂的女艺人,但同样令人反感,处处让人谨慎:“我说你要少吃,减肥。”当你去超市买零食时,你必须被收银员上下打量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宜芝越来越自卑,应对自卑,缓解内心苦闷的方法就是放纵自己,暴饮暴食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做个键盘侠,攻击那些好看又光鲜的艺人。
彻底放弃。
然而,我遇到了一个改变她的机会。
因为某种原因,她出现在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中,一个苗条的美女站在前面,她被安排在后面吃喝,形成对比。
然而,支一吃喝的画面被网友嘲讽,网爆了。
我以前是个键盘手,现在狠话来了,一智都快崩溃了。
然而,这波热度过后,一家化妆品公司看中了她。
她说她很幸运被选中,成为了一名体验者。
广告词很动人:零副作用,零后遗症,瞬间美。
我点了进去,几天后我收到了一个快递,几瓶沐浴露——化妆水。
同时,配合教程,将化妆水按比例混合,把脸泡在里面20分钟,然后把自己的肉泡进去,再揉、切、切,就可以变成新脸了。
全身都可以捏,所以称之为“转化剂”比“化妆水”更合适。
而支一不愧为化妆师,他很会掐人。
尝过化妆水的甜头后,宜芝找了一家化妆品公司,买了化妆水捏自己的身体。
但对方为她提出了天价——2亿韩元(100多万元)。
而宜芝的赚钱之道就是用刀逼父母去死。无奈,父母给了她钱,宜芝终于如愿变成了一个天使脸魔鬼身材的美女(掐她身体的画面太血腥了,做好心理准备)。
然而,这并不是终点。
但是支一的开始陷入了欲望的鸿沟。
转型后,她不顾父母的劝阻和债务,刷爆了自己的信用卡去买奢侈品——值得自己装修,去高级场所约会,找金主,去高富帅钓鱼。
她还有了一个新名字——薛辉,成为了网络上的人气女神。
但是,整容液交换的身材不长,她的心还是原来的自己。即使妈妈说运动更健康,她还是选择了更快更方便的浸泡化妆水。
结果这次她不小心泡了30分钟,把身上的肉都泡掉了,变成了木乃伊,濒临死亡。
最后,是她的父母把自己的肉割下来,放在宜芝身上,才勉强让她活了下来。
为了恢复元气,宜芝走上了杀人的道路。
就这样,她以如此残忍的方式保持了自己的美貌,成为了一名受欢迎的女演员。
然而,需要不断保养的身体却成了她的噩梦。
她内心的黑暗越来越大,暴饮暴食的自我总是浮现在眼前,她总是幻想自己的脸和身体又垮了,疯狂地向父母哭诉:再给我点肉,我又不是要你死,还等什么?
妈妈只好哭着说,你够漂亮了。
故事在这里简单介绍了一下,最后的结局有点崩溃,让现实主义讽刺变成了一个神秘的城市故事,没必要为了恶心而恶心。
《化妆水》是2015年开始连载的一部漫画,很受欢迎。对韩国“整容”的讽刺相当犀利,一时流行。
到了现在的2020年,人们其实对整容有了更宽容的看法。毕竟以他们自己为例,搬来搬去的人也不少,到处都没有大的调整和微调,无论男女。
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快乐,整容其实是一件无可指责的事情。
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:整容真的会让你更快乐吗?
比如这部电影中的支一,她被刺激去整容,也是因为网友的网络暴力,叫她猪之类的话太让人受不了了。
结果,不断的“修复”后来其实变得越来越痛苦,就像一个无底洞。
但是她没有出路,她已经用这副皮囊开始了她的人生。大家都喜欢她的脸,夸她有钱,她就陷进去了,变得依赖。
因此,无知且尚未建立自己的审美观,对自己的身材了解不够的年轻人争相整容的现象屡见不鲜,舆论给他们灌输单一的审美观,告诉他们必须拥有什么样的脸型和身材。
就像韩国家长会会给孩子一个整容礼包作为成人礼一样。
真正有自己审美,有强烈整容需求的除外。
很多孩子可能会被这种单一的审美执念所影响,他们只是躺在手术台上。
作为一种“成人礼”,这种成年人,让孩子成为大环境审美体系的一部分,可能是最讽刺的礼物。